產品中心

一年花60萬,民企變“央企”拿下350億大項目!假央企這么香?
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 2023-07-13

提到民企和國企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不知道大家聽過“民企混央”這個說法嘛,這是最新一批打假名單中的“假央企”名字。這兩年假央企層出不窮,不僅頂著央企的名頭招搖撞騙,甚至蒙混過關拿下百億項目。不僅讓人好奇,假央企這么香嗎?

 

01

 

多家央企親自下場打假,假央企為何層出不窮?

 

7月7日,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發(fā)布聲明稱:近日,發(fā)現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領導和干部職工身份,通過短信、微信等方式進行詐騙活動。

 

7月4日,中信集團官網發(fā)布嚴正聲明稱,有不法分子冒用中信集團子公司名義設立公司,并列出18家“假中信”公司的名單。中信集團稱,不法分子系通過偽造公章、簽字提交虛假材料,采取欺詐手段隱瞞事實方式,將中信集團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(yè)管理有限公司、北京中信企業(yè)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登記為其股東。

 

6月29日,國家電投發(fā)布《關于不法企業(yè)假冒國家電投集團所屬子公司有關情況的嚴正聲明》。聲明稱,近期國家電投發(fā)現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方式,將中電投城市建設發(fā)展有限責任公司、國電投城市建設有限責任公司、北京國發(fā)中匯科技有限公司、福建鑫源智誠實業(yè)有限公司注冊為集團下屬公司的子公司。

 

6月28日,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發(fā)布嚴正聲明稱,近日有人假冒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的名義,成立項目指揮部,謊稱與有關公司合作管道項目,進行招標活動,實屬違法違規(guī)行為,甚至構成犯罪。以上行為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了不利影響,影響了公司商譽。

 

4月25日,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第三批假冒“央企”295家名單,明確有關公司及其下設各級子公司均為假冒國企,與中央企業(yè)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,也不存在任何投資、合作、業(yè)務等關系。去年9月,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(fā)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業(yè)名單,涉及企業(yè)528家。

 

正所謂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造假想不到的。目前假冒國企的行為可謂多種多樣,比較典型的包括使用虛假材料騙取工商登記、虛構國企持股關系、通過造假將國有企業(yè)注冊為股東、擅自使用國企字號或商標作為企業(yè)名稱等等。更有甚者一年花60萬,民企就能變央企,簡直是開了眼了。

 

02

民企變央企的背后,是百億項目的誘惑!

 

6月21日,中廣通科技(酒泉)有限公司發(fā)布了4GW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總承包招標公告。但是,6月26日該招標因采購計劃變更被終止。中廣通科技(酒泉)有限公司6月12日注冊成立,注冊資本金為5000萬,通過層層股權穿透,可以發(fā)現其最終隸屬國家電投。同時,招標公告顯示其350億元資金已自籌完成,不禁讓人感嘆實力真強。

 

然而,6月29日國家電投發(fā)布公告,稱其與集團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,也不存在任何投資、合作、業(yè)務等關系,其一切行為與集團無關。這次親自央企打假,一方面讓人感嘆假央企的造假能力,同時也讓人感嘆假央企都能拿下350億項目,難怪大家會選擇走這條快車道。

 

近年來,“假央企”數量迅速擴張,并頂著央企的名頭招搖撞騙。有部分民企不惜每年支出高昂的掛靠費用也要偽裝成央企,有內部人員表示,現在能在某家央企掛靠企業(yè),二掛三280萬元,三掛四80萬元,四掛五60萬元。然而真央企是不會給掛靠公司任何授信,那民企之所以花這么高的代價變央企的背后,可能有以下三大原因:

 

首先,假冒央企身份,相當于直接獲得了央企的背書,能夠大大增加合作方的信任,從而在融資、投資合作、項目等多個領域獲取便利和利益;

 

其次,我國對公司設立及變更登記采取形式審查的方式,這給假冒企業(yè)提供虛假材料進行虛假登記創(chuàng)造了條件;

 

最后,由于央企層級架構復雜,許多企業(yè)假冒央企的行為具有極大的隱蔽性,很難被發(fā)現。

 

03

央企雖然很“香”,學會辨別真假是前提!

 

近年來,“假央企”的存在已經是“屢見不鮮”。多家央企也在官方渠道發(fā)布有關“打假”的聲明,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部門也高度打擊假冒央企。然而假央企卻通過多種途徑渾水摸魚。偽造登記注冊資料,掛靠成為央企子公司,企業(yè)名稱含有央企字號等等。因此,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分辨真假央企。

 

1)如果企業(yè)原本沒有國資背景,然后突然進行股東變更,一下成為央企的多級子公司。并且會伴有“更改公司名稱”、“注冊資本大幅增加”、“變更法定代表人”的情況,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。

 

2)如果企業(yè)前期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投資了大量公司,股東變更成央企關聯(lián)公司后,大量公司均取得國資背景,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。

 

3)如果企業(yè)對外投資很多家公司,但卻很少有經營痕跡,比如“無行政許可”、“無商標專利”、“年報社保人數多年為0”等,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。

 

當然以上只是輔助辨別真假的手段,可以通過查詢國資委網站對其身份進行雙重核實。

 

結語

對于環(huán)保企業(yè)來說,在和央企進行項目合作時,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別真假,小心被“假央企”上一課。同時,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壓掛靠亂象,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政策,讓假央企現象徹底消失。

來源:網絡

免責聲明:整理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本文網址: http://m.ndtl.com.cn/news/270.html
找不到任何內容

污水處理設備源頭供應商,全國服務電話:13335257655

免費定制環(huán)保設備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

構建多維產品布局,打造全鏈條式污水處理設備

版權所有 ? 2022 濰坊晨銘環(huán)保科技有限公司

魯ICP備2022020713號

在線客服

真正源頭工廠,質優(yōu)價更低。

在線客服

您好,我這邊是在線客服

X